厦门市政协三十年始终如一 卅载殚精竭思助推特区腾飞
改造前的厦禾路。
改造后的厦禾路。 与特区发展同心同向 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谈话发表后,厦门经济特区建设提速深化,大建设大发展热火朝天;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生机勃发的同时,大事新事难事也不断出现。市政协审时度势,响亮地提出“进一步海阔天空”、“议大事和办实事相结合”的思路,引领政协委员和各参加单位,在“展望星空”、致力于服务特区建设大局的同时,“脚踏实地”、扎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探索一条“履行政协职能思大事”与“发挥优势办实事”并行不悖的路子,从而使社会各界对人民政协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有了新的认识。 民生问题无小事。在厦门,很多市民耳熟能详、津津乐道的是,上世纪90年代市政协打造的“六个一”品牌,即参与一条道路(厦禾路)的旧城改造工作、牵头筹办一所大学(全省首家民办高校——厦门华厦职业学院)、支持成立一个团体(厦门社会发展研究会)并开展工作、支持兴办一家高科技公司(协兴公司)、支持兴建一个广场(联谊广场)、开展一个乡镇(同安莲花镇)教育扶贫活动。 其中,第一个“一”——参与厦禾路旧城改造工作令人难忘。市政协深入一线细致调研,组织委员提出了改造厦禾路的建议并积极推动。1993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一年内完成厦禾路拓宽和沿路城区重建,并成立“厦禾路旧城改造道路扩宽工程指挥部”,市政协积极配合参与,时任市政协主席蔡望怀还承担常务副总指挥的重任,三百余天以身作则埋头苦干。市政协抽调得力干部,组织8个党派的30多个成员,直接参与工程摸底调研、规划协调、拆迁安置等具体工作。市政协还广开海外联谊渠道,积极招商引资,引入外商投资数十亿元人民币。不到一年时间,厦禾路改造顺利完成,十余米道路拓宽到44米,新建安置房14.5万平方米;更难得的是“两无”:无一户上访告状,无一户成为“钉子户”。群众誉之为“德政路”。厦禾路改造还创造性地走出一条“以地养路”、“以地养城”的新路子,为以后的旧城改造提供一个有益的尝试。 今天的厦门,市民们基本饮用源自九龙江的自来水。为了让市民喝上放心水,市政协多年来对九龙江污染的整治问题紧追不舍、坚持不懈,所形成的《关于九龙江流域生态环境的调研报告》,引起国务院和省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省政府及时做出彻底治理九龙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决策,协调厦门漳州龙岩三地联合行动。标本兼治,从长计议。1999年市政协常委会通过《关于从跨世纪发展战略高度解决厦门城市未来水源问题的建议》,提出应从战略高度出发,尽快做好九龙江长泰龙津溪引水的前期工作,加大中水和海水利用,扩容石兜水库,改造北溪引水工程。厦门市近年来在供水方面走出的每一步,几乎都与市政协这份建议案相符合。可以说,当年市政协这份建议案为厦门经济特区供水保障体系绘就蓝图。 在祖国大陆许多地区,在香港、澳门、台湾乃至海外,很多人都知道厦门经济特区有这样一个群体:密切联系“四地”同胞、满腔热情投资兴业、捐赠资金赞助公益事业、积极促进和平统一,而把他们团结凝聚为一体的组织,就是市政协1993年支持成立并负责联系的香港厦门联谊总会。总会以政协委员为骨干,由关心厦门进步发展的1000多位知名人士组成,层次高、代表面广、影响力大。联谊总会由此成为厦门市政府外资工作机构在香港的招商代理,带动掀起一轮轮外资在厦投资兴业的高潮。 |
- 2011-12-13翔安区政协三届一次会议开幕 林进胜当选政协主席
- 2011-12-12思明区低保户节日慰问多500元 政协提案半数关注民生
- 2011-12-12政协第7届思明区委员会第1次会议开幕 6届提案100%办复
- 2011-11-18厦门特区30周年:环岛路 把最美沙滩留给市民
- 2011-07-18厦门特区30周年活动标志请你设计 奖金最高3万
- 2011-05-28厦门共庆特区30周年 政府送出30项惠民大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