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燕事件"重创厦门燕窝 品牌店营业收入减少超50%
东南网-海峡导报12月1日讯 (记者 谢嘉晟)一场“血燕事件”引起了国内整个燕窝行业的地震,创立了数个中国燕窝领先品牌的厦门燕窝产业,更是元气大伤。记者近日调查发现,自9月份以来,厦门个别燕窝品牌已被迫关闭一部分难以为继的门店,一些药店甚至下架所有燕窝产品,还有一些燕窝品牌则开始“不务正业”,寻找能刺激利润增长的新途径。 大家都说很受伤 “燕窝行业经受到前所未有的经营困境。”10月25日,燕行家董事长何光春在致合作伙伴的信中如是坦承。 公开市场数据显示,厦门历年燕窝销量在国内仅次于广州,但在创立燕窝品牌方面却遥遥领先。燕之屋、燕行家和燕思巢相继从厦门走向全国,成为国内燕窝行业中的三面旗帜,燕之屋更成为行业领头羊。 按照这些燕窝企业自己披露的数据,燕之屋目前有400多家分店,燕行家和燕思巢各100多家。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血燕事件”却让这几个厦门燕窝品牌受到重创。其中,身为行业龙头的燕之屋自然也难幸免。“接连遇挫!”昨日,燕之屋副总经理翁惠贞向记者表示,进入8-9月份时,销售受到的影响“非常大”。 同仁堂的燕窝销售收入与燕之屋曾难分伯仲,但在“血燕事件”爆发后,同仁堂已将所有燕窝下架。昨日,湖滨南路同仁堂店的店员表示,目前不卖燕窝了,可能得过一阵子。 吓跑不少加盟商 昨日,记者在明发商业广场看到,原来开在临街一侧的燕行家专卖店已经改头换面另作它用。在长青路嘉华大厦的一楼,一家名为“燕丝巢”的燕窝专卖店已挂出了转让告示。 燕思巢官网公开的信息显示,在“血燕事件”席卷国内整个燕窝行业后,部分加盟商与管理总部出现分化,曾有10位来自浙江的加盟商一起找到厦门总部要求退货,沟通后虽有部分加盟商表示愿意继续合作,但仍有加盟商去意坚决。 燕之屋副总经理翁惠贞也向记者证实,有几十家加盟商或主动要求退出,或因为自身有问题被燕之屋逐出门外。 这还是看得到的表面现象,据一位厦门业内人士透露,“血燕事件”发生后,品牌店的经营还算好一点,但营业收入都减少50%以上,街头巷尾的零星小店则几乎遭受了毁灭性打击。“有的燕窝店十天半月难得开张一单,根本就撑不下去。有一家已在筹划上市的燕窝企业,为此不得不延缓了上市计划。” “不务正业”找出路 不过,随着“血燕事件”影响的逐渐消退,燕窝市场也逐渐恢复平静,一场自救行动也在行业内悄然展开。 “最近两个月燕之屋的门店销售已逐渐恢复。”翁惠贞告诉记者,这一方面缘于燕窝市场逐渐恢复平静,但关键还在于燕之屋启用了国内首个燕窝GMP生产车间,开始用制药的标准加工燕窝。 此外,翁惠贞表示,未来的产品线除了坚守燕窝的深层次加工外,还有可能会向以燕窝为原料的保健品领域延伸。 燕行家则在10月份引入港威集团作为战略合作伙伴,以燕行家全国连锁店与港威集团合并成立燕行家“五千年燕酒茶会所”。在卖燕窝的同时,兼售法国路易卡丹红酒以及福建“五千年”牌茶叶,并开发系列滋补养生产品作为补充,口号是“为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中国人,提供皇冠级服务”。 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燕窝企业自救行动的陆续展开,燕窝行业整合大幕已经悄然开启,能够坚守并挺过这波风暴的,未来必将领军国内燕窝行业。 相关报道 "血燕事件"打击燕窝企业 厦门燕窝企业转型兼卖酒茶
厦门网-厦门商报讯 (商报记者|巫菁 实习生|陈立)“燕行家全国连锁店与‘港威集团’合并成立燕行家‘五千年燕酒茶会所’……”伴随厦门燕行家的一纸公开信,燕行家在上月28日变身燕酒茶会所,原有的多家店面则陆续转向餐饮、茶酒。而燕行家只是厦门燕窝行业的缩影,“血燕事件”发酵至今,多数燕窝企业难以为继,开始转行或转卖烟酒、虫草,燕窝专卖已然变成了“杂卖”。 总部变燕酒茶会所 分店开餐饮 上月初,燕行家的官网挂出了董事长何光春的一封公开信,信中表示,近阶段,由于燕窝市场乱象丛生,加上媒体的一些负面报道,燕窝行业遇到前所未有的经营困境。为克服困局,总部决定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中国“港威集团”,进行业务重组,以燕行家全国连锁店与“港威集团”合并成立燕行家“五千年燕酒茶会所”。当业内还在观望这会不会是一纸空文时,上月28日,这家燕酒茶会所就高调开张了,产品多为酒、茶叶。 记者走访发现,燕行家在厦门的几家分店都变身了,原来在明发商业广场的旗舰店已经变身为“7+7餐饮”。“现在要买燕窝可以打电话过来,我们送上门,原来的几家分店暂时转做其他了。”记者致电燕行家总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店面没有关闭,只是转做其他,以后还会不会开要再看情况。 关的关、转的转 燕窝专卖已少见 记者走访发现,原来燕窝专卖扎堆的禾祥西、明发商业广场、滨北等已少见专卖了,多数卖起了海参﹑鲍鱼、雪蛤、虫草等产品,还有不少已歇业或者转行。“现在很少卖燕窝了,血燕有毒的事情闹那么大,现在也没个官方说法,连白燕都没人愿意买了。”禾祥西一家挂着燕窝专卖的店内,老板指着柜台内的海参告诉记者,现在已经没几家在专卖燕窝了,有的直接变成了餐饮店。 已经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研发海参﹑鲍鱼、雪蛤、虫草等产品的厦门燕思巢营运部负责人表示,血燕事件对燕窝行业震动不小,在燕窝产品受到冲击时及时把其他保养品推向市场,才能使加盟商持续经营,渡过难关。这实属无奈之举。 欲打持久战 等待行业升级 “可以支撑,各店还在销售,业绩有影响,但也慢慢在回升。”作为“血燕事件”焦点的燕之屋则还在做燕窝专卖,其品牌部经理沈晓聪告诉记者,公司还是坚持燕窝专卖。“现在的确很多同行关门,消费者也都不敢吃燕窝,但我们认为风波过后,燕窝消费也会逐步回归理性,产品质量一定会上一个台阶,好的产品最终还是会赢得消费者认可,不过这需要时间。这是一个持久战。” 沈晓聪表示,中国不是燕窝产地,对产地原材料的控制有待标准出台。而中国企业能够全面控制的是加工环节。能够体现企业创新和实力的也是加工,因此,对燕窝的深加工将是企业未来专注和重心所在。而且,对这种深加工,企业既有硬件设备,也有专利技术。原材料是同质的,今后,谁在加工这个环节上领先,谁就有可能在市场上领先,同时,赢得消费者认可。 等一个门槛让“它”复苏 “血燕事件”爆发后,行业标准一直是事件焦点,但关于燕窝的行业标准依旧迟迟未出。这也就难怪企业要么转行,要么变成燕窝“杂卖”,这没个尽头的“持久战”有几家企业能受得了。 无论是从燕行家的公开信中,还是与燕窝小商贩的交谈中,记者都能感觉到商家的无奈和遗憾。从本报率先曝光“血燕有毒”,到现在厦门燕窝企业的萧条,可说这是无良商家自食其果,但也有不少正当商家是被行业害群之马拖累。 不过,反观之,这何尝不是好事,这个曾被盲目推崇的高端保养品,在一次风波之下,让更多推崇者清醒,也让这个行业清醒。正如少数还在坚持做燕窝生意的商家所言,他们坚持等的是一个行业的亮光,虽然目前只能得到“卫生部仍在谈燕窝亚硝酸盐限量标准的问题”这样的回复,但燕窝行业的未来无疑有更高的门槛,而这个盛极而衰的行业也等着这样一个门槛让它重新复苏。(巫菁) |
- 2011-11-23揭秘血燕的奥秘 千岛之国的“软黄金”
- 2011-10-12燕之屋血燕仍在销售 直接从香港进货牟取暴利
- 2011-10-10央视调查称所谓血燕根本不存在 完全系人工制作
- 2011-10-10“问题血燕”重创燕窝贸易 中国评估其安全标准
- 2011-09-06龙岩燕窝市场血燕"不见踪影" 白燕亦遭"牵连"
- 2011-09-06"血燕危机"引发行业洗牌 "有身份"的燕窝走俏
- 2011-08-30受“血燕事件”影响 哈市燕窝销量一周减两成
- 2011-08-29*ST夏新恢复上市 厦迎"血燕"退货潮 9成金银花硫磺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