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台一家亲:台交会15年搭起海峡两岸彩虹桥
光电洪流 搭建产业合作平台 台交会以机械电子商品交易为主广为人知,但事实上,前三届台交会都是综合性展会。直到2000年,台交会才开始邀请台湾机电企业参加,并增加“海峡两岸机械电子商品交易会”名称。从这时开始,台交会成为两岸机械电子产业合作的 “孵化器”,为两岸相关产业交流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以今年第15届台交会为例,共有936家境内外企业参展,展位总数达3250个,展览面积达65000平方米。其中台湾企业参展规模进一步扩大,共有248家台湾企业参展,展位数达439个,规模再创纪录。在台交会这个平台上,两岸产业界不仅可以同台展示商品、交易交友交流,更重要的是,两岸相关产业可以在人才、技术、品牌、金融服务等相关领域实现合作,推动两岸产业提升转型。台湾电电公会副总干事罗怀家对台交会的多元功能更是充分肯定。他认为,“台交会越来越成为一个国际标准的展会,展场里面光电企业的质量在大幅度增加。令人惊喜的地方在于,更多的装备厂商也开始参展,职业教育、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等生产服务业今年也加入到这个盛会中来,采购与贸易对接、技术与专利交流的全方位展会模式正在成型中”。 经贸论坛 为热点问题把脉 台交会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具备在两岸产业交流领域的广度,而且拥有研讨两岸经贸合作发展方向的“深度”。这“深度”的集中体现,就是每年台交会的重头戏——— 海峡两岸经贸论坛。可以说,每年的研讨主题,都反映了当下两岸经贸发展中最关键的主题与最突出的问题。 2008年,“台商投资大陆与产业梯度转移”成为两岸学界的关注重点;2009年,两岸学者们关注的是“拓展两岸金融合作、服务两岸中小企业”;2010年,与会专家将目光转向了 “两岸经济合作协议的签订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而到了2011年,两岸经贸论坛的着眼点已经是“两岸企业合作新契机”。而这些议题背后,蕴含的却是台湾政局变化、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ECFA协议的签署等对两岸经贸关系有着重大影响的事件。可以说,历届两岸经贸论坛的主题,几乎已成为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中的风向标。 |
- 2011-11-21厦台一家亲:坐拥海峡旅游圈 厦门领跑赴台游
- 2011-10-14深化对台先行先试 厦门推进厦台产业对接与合作
- 2011-09-07厦台货机航线开通一周年 近万吨货物往返两岸
- 2011-06-11在厦台企已达3521家 两岸会计精英12日聚厦谈合作
- 2011-06-07“厦台一票制”拟再被提上日程
- 2011-05-13厦台航空旅客上月首破4万人次 创单月新高
- 2011-03-11厦台邮轮航线年内开通 厦门争取试点赴台"个人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