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伟国接受全国网络媒体联合采访:打造"五个厦门"
东南网-海峡导报11月21讯 (记者 黄智敏/文 黄少毅/图)厦门的产业结构,要从“橄榄型”向“哑铃型”转变,“哑铃”的中间是传统的制造业,两头是研发和营销。 昨日下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于伟国接受了“第八届全国网络媒体海峡西岸行”和“厦门经济特区30周年网络媒体厦门行”联合采访团的采访,谈厦门经济前景,谈对台交流交往,谈打造“五个厦门”的蓝图。 经济形势 今年前十月GDP增14.7% 在回答新华网记者的提问时,于伟国分析了厦门目前的总体经济形势。 今年1月-10月,厦门市GDP增长14.7%,增幅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前列;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32%,为10多年来同期最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5%,继续保持东部沿海城市前列;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接近20%,创历史最高水平。工业总产值、外贸进出口总额、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发展指标增长普遍超过预期,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于伟国说,厦门经济形势总体很好,但也要有忧患意识,产业结构总体上还是处于中低端,要向中高端调整。形象一点说,就是从“橄榄型”向“哑铃型”调整。这两种结构的前后三头分别是研发、制造和营销,“橄榄型”是制造业比较多,前端研发、后端营销两头小,“哑铃型”就是侧重研发和营销,减少制造业。 “厦门区域面积小,不能再放占地大的一般制造业。”于伟国说。他提出,要采取一些政策,争取更多的外企、名企,把他们的研发机构设在厦门。 五个厦门 建设“保障房综合体” 在回答中新网记者的提问时,于伟国阐述了“五个厦门”的内在联系。 他说,在 “五个厦门”中,“创新厦门”是动力,是前提,闽南人讲爱拼能赢,打造“五个厦门”,首先在创新、创造、创业。 “五个厦门”的落脚点在“幸福厦门”,最终是为了百姓的幸福。“幸福厦门”大的方面如住房,今年厦门按照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开建40000多套保障房,8月就实现100%开工。 “最大的一个保障房社区洋唐居住区,有10000多套,被市民称为‘保障房综合体’。为什么叫‘综合体’,就是社区里全面配套公交、学校、医院、商贸、文化、体育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配套施工。”于伟国说。 “幸福厦门”还有许多方面,于伟国向记者们介绍了厦门的慢行步道系统。他说,前几年厦门过度注重机动车,发现自行车和步行道越来越少,行人有压迫感,健身锻炼不方便,因此现在开始设计岛内外慢行交通体系,将来可以实现贯通全市、无障碍的步行系统,行人步行不用过马路,不再受机动车制约。 对台交流 厦金航线实现“公交化” 在采访时记者们获悉,今年1-9月,大陆经厦门口岸赴金门、澎湖旅游团组、人数增幅均达2倍以上;至今年9月,厦金“小三通”运送旅客累计681万人次,占两岸海运直航客流量近九成;对台空中客运直航,今年1-9月已达2659航次,同比增长88%。 在回答央视网记者的提问时,于伟国说,台胞常年生活在厦门的就有好几万户,媒体上经常报道“台湾太太团”的活动,台胞生活在厦门很习惯,有的台胞生活在厦门比在台湾更长,甚至“乐不思蜀”。 于伟国说,厦金航线已是两岸往来最便捷的通道。现在厦金航线一天有36个航班,已经“公交化”了,不用看时刻表,半个小时左右就有一班,上船不到半个小时,就到金门了。 相关报道 于伟国接受网媒联合采访:总结特区经验打造“幸福厦门”
厦门网讯(记者 马庆伟)昨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于伟国接受全国主要网络媒体联合采访,深入阐述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年的经验及未来发展战略。 此次来厦的“第八届全国网络媒体海峡西岸行”和“厦门经济特区30周年网络媒体厦门行”联合采访团,由国务院新闻办网络局组织,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等中央网络媒体,新浪、搜狐、腾讯网等门户商业网站,部分省内外新闻网站,中央、省驻厦新闻媒体参加了采访活动。市领导叶重耕、康涛等采访时在座。 于伟国介绍了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与经验。他说,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根本动力和源泉来自于人民。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年来取得巨大成就,在于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在于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顺应人民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先行先试、开拓创新。厦门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每一个前进的步伐,都是全市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与创造的成果,都是全市人民群众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于伟国说,厦门老百姓非常热爱这座城市,把它当成自己的家,非常关注这座城市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厦门老百姓不仅注重城市的经济发展,而且注重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文明提升,形成了自觉的文明氛围,从而推动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提升。在厦门,靠劳动创造财富、靠创新创业实现价值、靠奉献赢得社会尊重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正是有了厦门老百姓对这座城市的挚爱,发展依靠人民就有了更坚实的基础,发展为了人民就有了更强大的动力。我们牢记党的为民宗旨,践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城乡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一体化、保障房建设与管理、公交票改等许多方面,采取了扎实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共享特区发展成果。 在回答新华网记者提出的应对当前复杂经济环境、厦门如何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问题时,于伟国说,当前,厦门发展势头较好,今年1到10月,GDP增长14.7%,增幅位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前列;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32%,为10多年来同期最高。但面对新挑战,我们也要有危机意识。厦门将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四个转变”,即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产业结构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需求结构从外需为主向内外需并进转变、城乡结构从岛内外二元向全域一体转变。 在回答央视网记者提出的厦门如何继续发挥对台优势问题时,于伟国说,厦门经济特区因台而设,始终把对台先行先试作为自身的独特优势和责无旁贷的使命,在拓展两岸交流合作上率先推进、积累经验、当好排头兵。我们将加快构建两岸经贸合作最紧密区域、两岸直接往来最便捷的通道、两岸交流交往最活跃的平台、两岸人民融合最温馨的家园。 在回答中新网记者提出的有关打造“幸福厦门”具体举措的问题时,于伟国说,刚刚闭幕的福建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的奋斗目标,厦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打造“五个厦门”的奋斗目标,“幸福厦门”是我们工作的落脚点。现在,厦门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二投入到民生和社会事业,已实现了医疗、养老、工伤等保险的城乡一体化和全覆盖;市财政已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近60亿元,竣工2.4万套,实现了低收入家庭保障房应保尽保。今年已按省委、省政府要求,在7月底前开工建设4万多套保障性住房,超额完成上级分配的任务。同时,厦门还高度重视发展公共交通,连续多年加大财政投入,大幅降低城乡居民公交出行费用,并不断增开公交线路和站点,更新公交车辆,同时,发展城市非机动慢行交通系统,加强社区服务与管理,使广大群众安居乐业。我们将认真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凝聚各方力量,采取扎实举措,加快打造“幸福厦门”。
|
- 2011-10-13于伟国出席中国(厦门)国际航空维修展开幕式
- 2011-09-30厦门市委新一届领导班子选出 于伟国当选厦门市委书记
- 2011-09-05于伟国畅谈如何打造“幸福厦门”
- 2011-09-05于伟国畅谈"幸福厦门" 保障房是最大的民生开支
- 2011-09-05于伟国做客"幸福论坛":直面诉求方能提高幸福指数
- 2011-07-02厦门举行建党90周年庆祝大会 于伟国作重要讲话
- 2011-06-30软件园三期落户集美新城 于伟国、刘可清现场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