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华裔出点子缓解停车难][岛内停车位缺23万个][厦门开建30个公共停车场]"/> 厦门将出6招缓解停车难 每年建设一批停车场项目 - 城事 - 东南网厦门频道
东南网首页 新闻中心 滚动网报 直通屏山 领导留言板 新闻发布会 西岸时评 东南空间 东南网事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视频 图片
思明区 海沧区 湖里区 集美区 同安区 翔安区
镇街视窗:
部门直通车:
鹭岛消防 妇联新闻 工会 文明湖里 文明同安 计生委 党工委 电业局 港口管理局 物价局 海事局 旅游局 教育局
企业风采:
海翼集团 夏商集团 厦门国贸 翔业集团 翔业公益
行业频道:
房产 汽车 建材 食品 保健 商会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厦门将出6招缓解停车难 每年建设一批停车场项目

xm.fjsen.com 2011-11-09 07:21  吕寒伟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霸占盲道

东南网-海峡导报11月9日讯 (记者 吕寒伟)“很多市民提了很好的建议和意见,有一些,还和政府部门的思路不谋而合,这些思路会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体现。”昨天,市建设与管理局副局长、市城管办常务副主任魏晓荣说。

上周,市建设局、市城管办通过导报向市民征集缓解停车难的点子。几天来,电话、邮件、短信如雪片般飞来,其中既有普通市民,也有大学教授、海外华人等。

经过搜集整理,记者将这些建议一一转交给市建设局、市城管办。目前,市建设局、市城管办正在进一步研究一系列对策,包括每年建设一批成熟的停车场项目、科学合理建设城市停车设施、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停车场的政策、鼓励单位开放停车场的制度等。

“市民们的建议和意见,将成为编制实施规划、出台各种政策的有力参考。”魏晓荣说。

“鸵鸟式停车”,把头埋在里面,屁股露在外头

根据市民建议,魏晓荣接受采访时表示,近期将从六个方面推动公共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一是在旧城区、建成区,积极鼓励多元化建设停车场,特别是公共停车场。

二是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乃至个人的停车场和停车位,向社会开放。这方面,将研究一套机制、政策,既满足社会需要,又让企事业单位、个人有一定的利益,但对单位的正常工作和个人不会产生影响。

三是继续推动在土地出让后,配建公共停车场建设工作的落实。

四是倡导相邻的区域,实行错峰停车,有一些地段,可以实行夜间停车。

五是采取有利措施,对那些规划设计为停车用途,却被违法擅自改变的空间,进行纠正。

六是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停车诱导系统——哪个地方有车位,能向公众开放,车主能够迅速查询,一目了然。

如果你还有停车金点子,可以继续拨打导报热线电话968801,或发邮件到邮箱:xmtingche@163.com。

市民论车

厦大教授祭出“必杀一击”

只用一招,就能缓解停车难——— 厦门大学系统与控制论教授余臻说,根据多年的国外生活经验,他只出一招“杀手锏”。

“要高度认识居民买车是个大趋势,即使存在‘停车难’也阻挡不住。”余教授说,他完全不赞成政府限制市民购买私家车,因为这完全不可行,也不人性。

余教授挥出的这一招是:增加停车场、库的规划,要不占容积率。今后通过立法,所有商品房项目,车库建设不占任何规划建筑面积。老市区按每户3-4个车库规划,公共建筑及商业项目要有更多停车规划,要“超思维”的,关键是要不占容积率。

“今后规划的思路是:不但完全满足自身客户的停车需求,还要担负缓解社会公共的停车需求。”余教授说。

余教授呼吁:在许多公建项目下专门建立停车场等,请继续坚持。今后小区建设不要再“停车难”啦!

有了车位才能买第二部车

和余教授相比,徐亮先生给出了好几“拳”。

“两年前,禹洲花园附近的道路免费停车位,经常可以找到车位,现在无论白天、晚上都是满满的。”他发现,有很多车是不动的,甚至套上车罩停很久。

徐亮说,这样的行为就是严重地占用公共资源。他的第一“拳”是:提高用车成本,白天、晚上、高峰期,各个时段收费区别开来。比如,8:00-12:00以及14:00-18:00,停车费要按照每个小时递增5元的标准来收取——第一个小时收5元,第二个小时收10元,第三个小时就收15元,依此类推;12:00-14:00这个时段只收5元;18:00-次日7:00,一个晚上10元。

徐亮还注意到停车费的去向,他认为收来的停车费,要用于建设地下停车场和立体停车场。

对于一个家庭有多辆车的,徐亮给出两个字:征税。购买第二、第三辆车必须要自有停车位才可以买,否则就征收重税。

责任编辑:房小奇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频道点击排行
    网站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