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喝水难到喝得健康 厦门供水外援百年三度升级
10月25日,一场厦门水价听证会,各方代表唇枪舌剑,再次引发市民对水的关注。厦门水价上涨的背后,是水成本的持续上涨以及各种供水设施和水源工程急需庞大的财政投资,必须以提价来促进节水。而在关注水价的同时,我们不妨“饮水思源”,追寻厦门饮水的百年巨变,细看从喝水难到有水喝再到喝得健康的转变。 □早报记者 康金龙 “船仔水”贵如油 在鹭江道边上有一条小巷名叫“担水巷”。担水巷紧挨着轮渡第一码头,沿街有不少卖海鲜和蔬菜的小摊贩在这里。然而在百年前,这里其实是一个特殊的集市——“水市”,许多贩夫走卒,从龙海用船运来淡水, 用木桶装着挑上岸,走街串巷叫卖,因此老巷得名“担水巷”。 《厦门市志》中提到,厦门淡水资源紧缺。靠山的居民大都饮用井水和山泉,滨海地带居民饮用水,则靠内地船运送淡水供应,每吨水高达1至1.5银元。这是百年前厦门岛居民的饮用水境况,可谓“水贵如油”。当年,海滨井水咸而苦涩,多数不能饮用,许多人不得不购买从数十公里外的九龙江运来的“船仔水”。 回忆那段历史,年近七旬的担水巷老居民陈伯说,“以前担水巷是一条小溪,运水的船仔一进来就排队去取水,岛内的水都是从这边拉去卖的。”上世纪50年代初期,巷子里还有少部分“担水人”,不过数量逐年减少。后来,自来水公司在巷口设立了专门的卖水站,“担水人”这个行业才逐渐消失。 |
相关新闻
- 2011-10-27美媒:中国瞄准海水淡化技术 将为世界供水
- 2011-10-24河北坝上为北京供水改善生态 农民遇政策性返贫
- 2011-10-18长沙安全用水进入蓝色预警 目前城市供水无忧
- 2011-10-13粤澳联合在珠海举行供水应急演练
- 2011-10-12厦门投40多亿保护水资源 供水将实现东西互济
- 2011-10-01独山甲摆抗旱应急供水工程开闸通水县城告别缺水历史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