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看跨越:奇迹,在这片热土上演
百姓看跨越 ——喜迎省第九次党代会召开 奇迹,在这片热土上演 东南网-福建日报10月27日报道 记者 吴在平 通讯员 蔡江沈 林小芬 故土难离,原乡情浓。厦门岛外的翔安、集美,一些回到祖籍地工作、创业和生活的本地人,说起家乡,不仅有着记忆和深情,更有着对特区变迁以及厦门岛外新区发展日新月异的自豪之情。 金秋时节,记者在厦门采访,追寻岛内外一体化推进的步伐,记下了人们眼中的变迁。 从几小时车程到15分钟交通圈,家乡与厦门岛越来越近了 “家乡有红白喜事的时候,父亲会带我回来。”对翔安区经贸局陈嘉耀来说,秋冬时节的寒风枯草、海边摇晃的小船、村中埋头吃草的黄牛,是他儿时对内厝老家的印象。 “那时还没有翔安区,这里归同安区,是典型的渔村,回家要坐班车经马巷转车,感觉很远。”陈嘉耀出生在厦门岛,他的父亲很早就到岛内的一家国有企业工作了。 2003年4月,厦门调整行政区划,原来的7个区整合为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区,原同安区所辖的新店、新圩、马巷、内厝、大嶝5个镇划归新设的翔安区。 就在这一年,陈嘉耀大学毕业,进入厦门岛内一家银行工作。2005年,他参加公务员考试,考入翔安区经贸局。“至今已6年多了,亲眼看到翔安一天一天在发展进步,我由衷地感到自豪,也为当初的选择高兴。” 刚到翔安工作时,没有集美大桥,没有翔安隧道,也没有宽阔的海翔大道,只有厦门海堤和厦门大桥,陈嘉耀从岛内到翔安上班,坐车至少要3个小时,遇上堵车,就得花4个多小时。“现在回想起来,真不可思议。”他说。 陈嘉耀到翔安工作三年后,2008年7月,集美大桥通车。这对于加快集美、同安、翔安的发展,推动环东海域的开发建设,加强厦门与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互动和融合,缓解厦门大桥交通拥堵问题,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去年4月,翔安隧道与福厦高铁同时开通。隧道通车后,厦门岛与翔安区的车程由1个半小时缩短至8分钟。翔安与厦门岛紧密地联在一起,在时空上已成为厦门市区的一部分。 “现在,我上班只需二三十分钟。”短短几年,虽然每一天都在亲身经历,可陈嘉耀说起家乡的变化,仍感慨万千。 从“九五”时期开始,厦门就走出本岛,搭建海湾型城市构架——海沧大桥,连通了本岛与厦门西部;厦门、集美、杏林三座大桥,连通了本岛与厦门北部;翔安隧道,连通了本岛与厦门东部。 在海湾型城市的主体框架下,厦门部分城市功能将逐步转移到岛外,以减轻岛内压力,加快岛外特别是东部地区的发展。 去年2月25日,厦门市在杏林湾畔举行“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动员大会暨集美新城奠基、部分启动项目开工仪式,拉开厦门加快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的序幕。 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形象地把厦门城市格局比喻为一个展开的手掌,掌心是大海,拇指是岛内,其他四指就是岛外的翔安、同安、集美、海沧四个新区组团,五指环海而居、隔海相望,形成大城市格局。 翔安隧道的开通,意味着翔安这个“指头”舒展开来了,也意味着厦门海湾型城市框架搭建完成。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从2005年开始,仅用5年多时间,翔安就基本完成翔安大道、滨海大道、翔安南路、海翔大道等“四纵五横”的路网骨架,同安湾大桥、大嶝大桥、丙洲大桥、中洲大桥等相继竣工,翔安与厦门本岛间形成15分钟交通圈。区内水、电、码头、机场等一大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更让翔安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翔安隧道接上翔安大道,直通324国道、沈海高速公路,大大缩短了泉厦漳城际距离,为岛外的发展拓展了更大的空间。 从“大中小”都欢迎到招商选资,新区的眼界越来越高了 从风头水尾的荒凉之地,变成高楼林立的活力新城,作为局里投资开发科副科长,陈嘉耀亲身经历了曾被喻为厦门最后一块处女地——翔安的巨变。他现在负责招商项目落地前的跟踪,为投资商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 “我们最早的招商引资口号是‘大中小都欢迎,国内外一起上’,能来翔安投资的都欢迎。如今,我们是招商选资,以‘三高二低’为标准,就是高投资强度、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污染和低能耗。”他说。 短短几年,海西光电城在翔安崛起,友达、宸鸿、冠捷等光电巨头落户翔安,光电产业群聚集了100多家企业,去年产值达到651.60亿元。陈嘉耀为之服务的翔安产业区确定了光电、电子电工、轻纺、食品等作为投资重点领域,作为招商重点。如今,产业区已聚集了一批为龙头光电企业配套的模组、五金加工、物流配送等企业,其中规模以上的有25家,今年1至9月的产值达385亿元。 不仅工业发展了,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郑桂琴是土生土长的大嶝人,翔安刚设区时,她就从同安回到大嶝岛开了一家饭店,经营大嶝海域产的新鲜海鲜,生意不错。“翔安隧道、水浏线通车后,来大嶝战地观光的游客多了好几倍。”现在,郑桂琴的饭店每天接待200多位客人,忙得不亦乐乎。 厦门市在加快岛内外一体化建设进程中,提出同步推进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配套,让居住在岛外的群众也享有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 在位于杏林的集美新文体中心,前来观看和谐社区摄影展的沈彬槟说:“这个投资6800万元的新文体中心功能齐全,已成为新的城市中心点。不久前,中国男子篮球俱乐部联赛的总决赛就在集美举办。岛外的文化设施跟上来了,让人感到欣喜。” 去年6月,国务院批准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特区面积从131平方公里扩大到1573平方公里,特区的发展获得了新的空间,为解决岛内岛外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提供了重要契机。厦门在岛内外一体化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目标——加强与漳州、泉州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方面的对接,加快推进厦漳泉同城化,积极构建厦漳泉大都市区。 陈嘉耀、郑桂琴、沈彬槟,以及许多亲历着家乡巨变的人,都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许:“家乡明天的发展一定会更好!” |
- 2011-10-25福建日报报道推动 米粉公司融资难题化解
- 2011-10-25南安霞美镇金山村:小村里,文化长成大树
- 2011-10-24风景“路边”独好
- 2011-10-24厦门翔安新圩镇:一个闽南小镇的文化自觉
- 2011-10-24走基层感言:加薪之外,还得用文化留人
- 2011-10-24《福建日报》“走转改”报道的探索与思考
- 2011-10-24思明区筼筜街道金桥社区:法官“坐诊”解心结
- 2011-10-24(记者走基层 共学六中全会精神)客家文化绽新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