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纸堆中寻觅鼓浪屿"艳遇" 展示申遗核心价值
奢:小香港,中国首富区 作为“国际社区”,鼓浪屿的繁华和富裕,也被悉数收入名家文中。 走在鼓浪屿,不时映入眼帘的欧式风格建筑,似乎在诉说着上世纪30年代,生活在鼓浪屿上的多国洋人的小资情调生活。在抗战的烽火中曾旅行至鼓浪屿的中国现代派小说奠基人施蛰存,登上鼓浪屿后有感而发,创作了《浮海杂缀》,并在文中直言:“鼓浪屿可以说是一个小型的香港。” “一些带着白色窗幔的别墅窗眼,从绿树枝叶中的稀疏处,悄悄地窥着缓步而行的人。”1931年,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艾芜从缅甸被押送回国,驱逐到厦门,在鼓浪屿有了一段难忘的经历,他称“只要到鼓浪屿去游玩一遭,便觉得那里实在太宜于阔人住了”。 而王鲁彦在《厦门印象记》中,也描述称“这一类的房子里的主人常常是有几万几十万财产的”,甚至直言20世纪30年代的鼓浪屿是“中国的首富区域”。 ◆幕后故事 管委会力主收录《致橡树》 舒婷荐《日光岩下的三角梅》 在鼓浪屿土生土长的当代女诗人舒婷,俨然鼓浪屿的一张名片。 说到舒婷,很多人会联想到《致橡树》。这篇收录在中学课本的诗作影响了几代人。而每年4月,鼓浪屿上总能看到诗中描写的木棉树,在枝头火红绽放,吸引一拨又一拨的游客为之惊叹。为此,书籍筹备之初,鼓浪屿管委会副主任叶细致曾力主把《致橡树》收录到《鼓浪闻音》一书中。 没想到,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朱水涌向舒婷本人征询意见时,却遭到了婉拒。在舒婷看来,《致橡树》与鼓浪屿并无直接关联,她众多诗作中,只有《日光岩下的三角梅》,才是对鼓浪屿的直抒胸臆。 不过,除了《日光岩下的三角梅》,舒婷另有两篇文章收录在《鼓浪闻音》里,一为《迷路》,一为《渐行渐远的背影》,一个写鼓浪屿的景,一个写鼓浪屿的人。 巴金三次撰文回忆鼓浪屿,这里有他永不忘怀的“南国的梦”;林语堂在自传里直言,鼓浪屿是他“与西洋生活初次接触”的地方;丁玲到鼓浪屿疗养,称“鼓浪屿实在幽静,气候温度都太好了”;对鼓浪洞天的感受体验,改变了蔡其矫原本的诗风;一首短诗《鼓浪屿》,成为祖籍厦门的汪国真与故乡不可多得的连接点……每个名家,在写下有关鼓浪屿的文字背后,都有一段与鼓浪屿的不解之缘。 |
- 2011-10-11住鼓浪屿家庭旅馆最贵要3万元 客房仍供不应求
- 2011-10-10游客爱寄明信片 鼓浪屿每天发出2000封信件(图)
- 2011-10-09去哪儿网公布国庆期间酒店热度指数 鼓浪屿酒店国内最热门
- 2011-10-09黄金周鼓浪屿垃圾产量创历史新高 堆起来与厦第一高楼齐高
- 2011-10-08鼓浪屿和大嶝,遍地假货没人管
- 2011-10-08一游客黄金周在鼓浪屿被坑 买3片华夫饼被收22元
- 2011-10-07花400多元只吃了顿"快餐" 鼓浪屿餐饮店遭游客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