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国际卫生港口创建迎来“大考”
东南网10月10日讯(通讯员 潘浩)厦门市创建国际卫生港口工作进入“冲刺”阶段。为迎接世界卫生组织的验收,10月12日至14日,国家质检总局专家组一行8人将对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和国际邮轮中心创建国际卫生机场和国际卫生港口工作进行技术评估。 国际卫生机场/港口是由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国际卫生条例》实施,具有国际权威性和广泛知名度的一种管理认可标识。开展“创卫”工作,是我国政府履行《国际卫生条例》职责的体现和实践,也是提升口岸核心能力,保障口岸卫生安全的一个重大举措。 厦门市政府于2008年12月正式启动创卫工作,不仅是福建省首个开展创建国际卫生机场/港口的城市,而且创造了两个全国首次:一是全国首次由一个城市同时创建国际卫生机场和国际卫生港口;二是全国首次在海港客运口岸创建国际卫生港口。据介绍,与货运口岸相比,客运口岸的“创卫”工作要求更高,难度更大。 两年多来,厦门检验检疫局作为技术指导部门,与两个口岸创建主体及政府卫生、环保、市政园林等部门密切配合,使创卫工作取得了多方面成效。多个新建项目具有绿色环保示范效应,比如,福建省首个航空垃圾分拣中心,通过对境外疫区垃圾和一般航空垃圾的分类处理和严密监管,有效降低了传染性疾病随航空器废弃物的传入风险;新投入使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有机垃圾微生物处理机,可对航空食物残渣进行生物降解,实现“零排放”和资源再生;新建航空污水处理设施,日处理能力达50吨,回收水经消毒和三级无害化处理后还可用于机场周边绿化带浇灌,节约了水资源,污水处理纳市政官网,为企业节约了成本;邮轮中心新建了邮轮供水加氯设施,实现了港口供水船和岸线供水两种能力,提升了船舶供水水质保障,为厦门打造国际一流邮轮母港创造了条件。 在“创卫”过程中,厦门市有效整合口岸和地方的卫生资源,检验检疫、海关、边检、医疗机构、环保、红十字会等部门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传染病疫情防控协作、医疗急救和急危重病人紧急转运等机制,进一步提升了口岸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检验检疫部门新建了口岸卫生检疫综合实验室,自行开发全球传染病疫情地图查询系统和应急物资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增强了传染病预警能力,并实现了对应急物资远程调拨的实时监控。厦门港务控股集团还与台湾关贸网路股份公司还率先两岸港口信息部门签署《闽台海港卫生及疫情互通合作协议》,实现了两岸卫生标准共享和疫情信息电子交换。 经过精心打造,两个国际卫生港口即将迎来“大考”。据悉,国内专家组在厦期间将分别对两个口岸的传染病国际传播、食品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固体和液体废弃物处理、媒介生物控制、环境卫生、出入境交通工具及人员查验、实验室建设等8大类核心能力机场208个、港口230个项目进行实地检查评估。最终,世界卫生组织也将组织专家实地考察并确认。 |